大同既下山·SUNYATA酒店: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转译
一、整体设计理念:梦回平城的文化基因
大同既下山·SUNYATA酒店以北魏平城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空间节奏、材料语言、光影运用与叙事结构的全面转译,构建出超越符号堆砌的地域性表达。设计团队摒弃对历史元素的表面模仿,转而捕捉"厚重与安定""沉静而悠远"的空间气质,使宾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与历史、自我的深度对话。
二、空间叙事的三重维度
(一)废墟美学:时间停滞的庭院剧场
1. 古城废墟风格:刻意塑造的残断墙体、零落石雕与砾石路径,通过"不完美"的肌理语言,构建出时间凝固的戏剧场景。这种设计并非哀悼消逝,而是以敬畏之心重构历史记忆。
2. 茶室冥想空间:在古城墙的凝视下,慢饮茶道成为时空穿越的媒介。设计师通过控制空间流速,将"慢"转化为对"梦回"主题的空间诠释。
(二)宴乐重构:唐代礼序的现代转生
1. 仪式化餐饮空间:以唐代宴会礼仪为蓝本,融合晋北宫廷美学,将饮食行为升华为文化仪式。空间布局暗合山西大院"五进穿堂"的尊序感,通过抽象化处理实现传统语汇的现代转译。
2. 材质诗学:自然石材、哑光木饰面与手工抹灰墙面的组合,刻意保留材料瑕疵,以"被时间打磨的质感"对抗工业化完美主义,强化空间的历史真实感。
(三)光影秘境:云冈意象的水中佛国
1. 泳池空间营造:借鉴云冈石窟"洞天福地"意境,通过流光溢彩的水面倒影与粗粝石材墙面,构建超现实的心灵净土。高平传先生的穹顶壁画重现北朝丹青神韵,使游泳行为升华为艺术巡礼。
2. 天窗叙事系统:刻意设置的天窗与格栅将天光引入水面,涟漪在石墙上的动态投影,形成现代语言诠释的云冈窟殿视觉体系。
三、居住空间的古今对话
(一)院落基因的现代转译
1. 四时绮景系统:客房设计脱胎于晋北传统院落,通过合舍、甬道等元素的抽象重构,保留"四大街、八小巷"的里坊记忆。窗棂框景随四季变幻,将院落风雅转化为现代居住体验。
2. 双轨并置策略:古宅客房完整展示原有木构体系,植入现代生活设施;新建客房采用现代建筑语言,延续传统院落比例。中轴分列的布局形成今昔对话场域。
(二)生活记忆的符号再生
1. 炕元素转译:北方传统"炕"被重构为兼具功能与文化的休息区——新建客房的窗边矮榻延续社交属性,古宅客房的土炕改造为茶座,实现传统记忆的现代适配。
2. 家具隐匿设计:通过墙体与柜体集成多数功能,床榻低位布置呼应席地传统,土坯肌理涂料与老木地板构建触觉记忆,形成"空灵而温暖"的居住氛围。
(三)材质演化的时空对话
1. 古宅三材体系:夯土墙、木构架与青砖地通过现代技术重生,手工夯筑痕迹与榫卯工艺的保留,使抬梁式木构架成为"活态历史遗存"。
2. 卫浴空间实验:古宅客房中玻璃盒子卫浴体量插入传统空间,形成新旧对话;新建客房通过材质变化界定功能,所有浴室均面向庭院,将沐浴仪式融入自然意境。
四、技术参数与创作团队
- 项目坐标: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石人街9号
- 时空定位:设计面积4772㎡,2025年8月10日落成
- 创作矩阵:
- CCD郑中设计(室内/灯光)
- goa大象设计(建筑)
- 山山园林(景观)
- 尚壹扬设计(软装)
- 文化基因库:云冈石窟造型语言、华严寺彩画纹样、北朝丹青艺术共同构成设计母题
五、文化转译的价值启示
该项目证明,真正的地域性表达不在于符号的直接挪用,而在于从文化内核生长出独特的空间气质。当宾客无法明确指认具体历史元素,却能感知"厚重与安定"的沉浸体验时,设计便完成了从物质空间到文化场域的质变。这种以敬畏之心重构历史记忆、以创新语言激活传统基因的实践,为文化遗产的现代转译提供了示范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