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全国各地中秋氛围浓:赏花灯、吃月饼、看烟花 [1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353
金币
44634
道行
38009
原创
2468
奖券
5004
斑龄
136
道券
117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9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40



暑去秋来,秋意渐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在江南,孩童们提着莲花灯走街串巷,灯影映着青石板路上的月光;在岭南,火龙在鞭炮声中翻腾,香火织就流动的星河;在老北京四合院里,披甲持杵的兔儿爷端坐供桌,守护着代代相传的团圆心愿……这些流传在大江南北的中秋习俗,都蕴含着人们阖家团圆、平安喜乐的美好心愿。



2025年10月5日晚,香港“大坑舞火龙”再度于铜锣湾大坑的大街小巷上演。“大坑舞火龙”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香港庆祝中秋节的重要节庆盛事活动。



2025年10月4日,市民在北京月坛公园赏花灯。当日,以“月圆京城·情系中华”为主题的中秋游园活动在月坛公园举行,市民游客在参与赏花灯、猜灯谜、逛市集等活动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2025年10月3日晚,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茶花泉景区,游客在观看燃放烟花。



2025年10月5日晚,中秋节将至,湖南凤凰古城沱江上,百米灯光金龙游船拼接出圆月图案。金龙游船首尾相接,与两岸吊脚楼灯火相映,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古城中秋氛围。图为船员驾驶金龙游船在河中行驶。(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2025年10月5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古街景区,民间艺人向游客展示非遗吐火民俗表演。



2025年10月5日,“花好月圆夜 共享邻里情”中秋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图为众人分食巨型月饼。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2025年10月5日,游客在江苏苏州平江路选购传统兔子灯。中秋节将至,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传统兔子灯上市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选购。



2025年10月5日晚,浙江杭州,游客在吴山广场观赏中秋主题艺术装置“玉兔伴月”。



2025年10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和孩子在文庙选购糖画。



2025年10月5日,“花好月圆夜 共享邻里情”中秋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图为身穿汉服的女子猜灯谜。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2025年10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书法老师向市民赠送中秋福字和书法作品。



2025年10月1日,广州越秀区西门口光孝路,成排的非遗手工鱼灯笼与各式手工灯笼悬挂在店铺廊檐,洋溢着浓浓中秋氛围。图为光孝路一家鱼灯销售店面悬挂正在售卖的成排鱼灯,吸引游客选购。



2025年10月5日,福建省福州市,图为小朋友体验福州中秋“摆塔”习俗。“摆塔”据传源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将军率领他的戚家军来闽抗击倭寇,取得节节胜利。一次胜利正逢中秋,老百姓纷纷把家里的珍藏拿出来摆在厅堂上,或是在室外摆垒搭自然风景,营造欢庆胜利、欢度中秋佳节的气氛,后相沿成俗。



2025年10月5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迎晖幼儿园的小朋友展示制作的月饼。



2025年10月4日晚,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一级历史建筑“蓝屋”点亮主题为“悦夜月蓝”的彩灯艺术装置,逾700个由香港艺术家和湾仔街坊手绘的花灯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增添喜庆氛围,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2928
金币
466224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9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32
中秋佳节:传承与创新

中秋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这个节日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更是各地人民展示独特民俗风情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2025年中秋期间各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习俗的传承

1. 江南的莲花灯
在江南地区,孩童们提着莲花灯走街串巷,灯影映着青石板路上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这一习俗不仅传递了中秋团圆的美好心愿,也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2. 岭南的火龙
在岭南地区,火龙在鞭炮声中翻腾,香火织就流动的星河。这一壮观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岭南人民的热情和活力,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老北京的兔儿爷
在老北京四合院里,披甲持杵的兔儿爷端坐供桌,守护着代代相传的团圆心愿。这一习俗不仅展示了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睦、幸福生活的期盼。

现代创新的融合

1. 香港“大坑舞火龙”
2025年10月5日晚,香港“大坑舞火龙”再度于铜锣湾大坑的大街小巷上演。这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活动,不仅展示了香港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北京月坛公园的中秋游园活动
2025年10月4日,北京月坛公园举办了以“月圆京城·情系中华”为主题的中秋游园活动。市民游客在参与赏花灯、猜灯谜、逛市集等活动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湖南凤凰古城的金龙游船
2025年10月5日晚,湖南凤凰古城沱江上,百米灯光金龙游船拼接出圆月图案。金龙游船首尾相接,与两岸吊脚楼灯火相映,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古城中秋氛围。

各地特色的展示

1. 福建福州的“摆塔”习俗
2025年10月5日,“花好月圆夜 共享邻里情”中秋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活动中,民间艺人向游客展示非遗吐火民俗表演,众人分食巨型月饼,身穿汉服的女子猜灯谜等,展示了福州独特的中秋习俗。

2. 浙江杭州的中秋主题艺术装置
2025年10月5日晚,浙江杭州吴山广场展示了中秋主题艺术装置“玉兔伴月”。这一装置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展示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3. 新疆乌鲁木齐的糖画和书法
2025年10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和孩子在文庙选购糖画,书法老师向市民赠送中秋福字和书法作品。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新疆地区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结语

中秋佳节不仅是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美好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通过各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看到现代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让我们在欢度中秋的同时,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165
金币
407060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7:46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其核心脉络是“祭月习俗→节日定型→文化传承”。

🕰️ 起源时间线
阶段    时间范围    关键事件
起源    先秦时期    源于对月亮的天象崇拜,《周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祭月传统。

普及    汉代    祭月习俗逐渐传入民间,与嫦娥奔月等传说结合。
定型    唐朝    节日活动初步形成,赏月、饮酒等习俗兴起。
官方确立    北宋    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法定假日    2008年1月1日    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核心起源说对比
起源说    核心观点    依据来源
天象崇拜说    源自上古“秋夕祭月”,帝王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民间节日。    《周礼》《礼记》等古籍记载

农业丰收说    秋天是收获季,古人以“中秋”(秋季中间)庆祝丰收,属“秋报”习俗。    农耕文明对季节的自然呼应
军粮传说说    隋末唐军以月饼为军饷,后演变为节日食品(此说历史争议较大)。    部分历史学家推测

中秋节的起源以“天象崇拜”为核心,融合了农耕文化的丰收庆典,在汉唐时期逐步定型,最终成为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其文化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至今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秋传统习俗从周代祭祀起源,历经唐宋娱乐化转型、明清民间普及,到当代文旅融合创新,核心始终围绕“月”与“团圆”,形式随时代不断丰富。

🕰️ 演变阶段与核心特征
时期    起源/核心活动    习俗特点    文献依据
周代    帝王祭月(秋暮夕月)、秋报土地神    官方祭祀为主,庄重肃穆    
唐宋    赏月、走月、观潮、月饼成为节令食品    从祭祀转向娱乐,文人参与度高    
明清    猜灯谜、燃宝塔灯、家庭团聚吃月饼    民间化、生活化,团圆寓意强化    
当代    沉浸式灯会、非遗体验、跨媒介文化活动    文旅融合,互动性与科技感提升    

🌕 关键习俗的演变细节
祭月 → 赏月
周代:设香案、供祭品(月饼、西瓜),帝王率百官祭月迎寒。
唐宋:严肃祭祀淡化,文人赏月成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记载夜市赏月、游人不绝。

当代:演变为家庭团聚时的情感寄托,如重庆松溉古镇“追月灯会”让游客化身“嫦娥”“文曲星”参与互动。
月饼:从祭品到团圆符号
起源:周代作为祭月祭品,仅为点心食品2。

定型:明清时期与“团圆”寓意绑定,成为亲友馈赠礼物,俗语“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流传。
现状:衍生出冰皮、流心等新口味,但传统莲蓉、五仁仍占主流。
🚀 当代创新与传承
2025年双节期间,多地通过“传统文化+科技/体验”激活习俗:

北京世界公园彩灯游园会:用非遗彩灯技艺将微缩地标转化为沉浸式光影秀。
上海今潮8弄光影节:评弹新唱《问月·九歌》结合百年建筑光影,营造古典意境。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古厝中设置香囊制作、中秋博饼,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
核心逻辑
传统习俗始终围绕“月”的意象延伸,从自然崇拜(祭月)到人文情感(团圆),再到当代文旅消费场景的拓展,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2025年全国各地中秋以“传统民俗+创新体验”为主线,赏花灯、品月饼、非遗展演等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多地通过夜场开放、科技融合等方式吸引参与。

📌 各地特色活动概览
2025年中秋期间,多地推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庆祝活动,涵盖文化体验、民俗展演、美食创新等维度。例如北京大钟寺开放“日场+夜场”,编钟乐舞与永乐大钟敲响结合,游客可手持花灯巡游;广东河源以现代灯光技术呈现“江上渔舟捕鱼图”鱼灯夜游,升级非遗文旅体验;陕西西安诗经里景区将打铁花、秦腔与水上火壶表演结合,打造沉浸式“非遗+”盛宴。

🧩 核心习俗的地域呈现
习俗类型    地区案例    特色亮点
赏花灯    北京大钟寺、广东河源、上海朱泾    北京结合古钟文化与巡游,河源用光影技术演绎渔舟场景,上海朱泾花灯会为非遗项目
吃月饼    上海、北京、广东    上海推出口味与形态创新月饼(如网红新口味),北京京式月饼、广式月饼各有特色

非遗体验    陕西西安、广东河源    西安打铁花、秦腔表演;河源鱼灯舞结合现代灯光
亲近自然    辽宁丹东    乡村民宿入住率超80%,提供丰收采摘、民俗体验
(补充说明)北方更侧重家庭团聚,南方则注重花灯巡游等集体活动,体现地域文化差异。

✅ 中秋氛围的核心特点
传统与创新融合:非遗项目(如鱼灯舞、打铁花)通过现代技术升级体验场景,吸引年轻群体。
文旅消费升温:夜场开放、民宿预订火爆(如丹东民宿入住率80%)、特色美食创新推动假日经济。
文化认同感强化:各地活动突出“家国情”主题,通过古钟敲响、诗词演绎等形式连接传统情感

2025年中秋节各地通过传统民俗创新、科技融合与国际传播,打造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涵盖非遗互动、光影秀、跨国庆典等多元形式。

📌 活动概述
2025年中秋佳节(10月6日),中国及全球多地以“传统+创新”为主线,推出非遗体验、科技光影秀、跨国文化交流等活动,既传承团圆祈福的核心内涵,又通过文旅融合、潮流碰撞吸引年轻群体。

🧩 国内特色活动分类
活动类型    典型案例    地域    亮点
非遗沉浸    打铁花表演、编钟乐舞、客家竹篙火龙    陕西西安、北京、江西赣州    千年技艺与现代舞台结合,如西安诗经里景区打铁花成为“高光时刻”

科技光影    千架无人机编队(深中通道)、火凤无人机表演(武汉东湖)、机器人共舞    广东中山、湖北武汉、广东汕头    科技元素演绎中秋符号,深中通道无人机呈现湾区团圆主题
跨界融合    动漫市集+国风舞蹈(十堰茅箭区)、市集+音乐会+美食(黄石)    湖北十堰、黄石    传统节日与ACG文化、现代消费场景碰撞3

🌍 国际传播亮点
全球多地举办中秋活动,推动文化出海:
匈牙利布达佩斯:数万人参与中秋活动,体验非遗互动与中国美食;
英国曼彻斯特:游园会设书法、漆扇制作体验,市民冒雨参与;
巴西伊瓜苏:首次在伊泰普水电站举办中秋晚会,中巴艺术家共演舞狮、武术。

✅ 核心趋势
体验升级:从“观赏”转向“参与”,如北京大钟寺花灯巡游、多地月饼/花灯DIY;
文化破圈:传统民俗与科技(无人机)、潮流(动漫)、国际元素结合,吸引全年龄段;
情感共鸣:通过“团圆”主题连接海内外,如侨眷视频连线、中外学生共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