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耳鸣缠上:有的耳朵里总响着“蝉鸣声”,安静时更明显;有的像“嗡嗡声”,吵得没法集中注意力;还有的越熬夜、越累,耳鸣越严重——这些大多和耳周气血不通、肝肾亏虚有关。比起依赖药物,常揉耳周穴位、睡前泡脚、练“鸣天鼓”、吃黑豆核桃粥这4个土方法,更适合日常调理,就像“给耳朵做保养”,简单又安全。今天就用大白话,带大家摸清这些方法为啥有效、怎么操作,还有哪些情况适合用,帮你摆脱耳鸣困扰。

一、先搞懂:为啥会耳鸣?多数和“气血不通、肝肾亏虚”有关
中医认为,耳朵不是孤立的器官,它的健康和全身气血、肝肾功能紧密相关,常见的耳鸣多由两种原因导致:
- 耳周气血不通:长期戴耳机、久坐不动、压力大,会让耳周经络“堵了”——气血没法顺畅运到耳朵,耳窍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耳鸣,比如上班族总觉得耳朵里“嗡嗡响”,按揉耳周后会稍微缓解,就是气血不通的表现;
- 肝肾亏虚:熬夜、年龄增长、过度劳累,会慢慢耗伤肝肾的“精气”——肾主“耳窍”,肝主“疏通气机”,精气不足、气机不畅,耳朵就像“没水浇的花”,容易出现持续的“蝉鸣样”耳鸣,尤其安静时更明显,还会伴随腰困、没精神。
而这4个土方法,刚好针对这两个核心问题:要么疏通耳周气血,要么滋养肝肾精气,从根源上帮耳朵“恢复活力”。
二、4个土方法:简单易操作,在家就能做,对症改善耳鸣
这4个方法不用复杂工具,日常碎片时间就能做,不同耳鸣类型适合的方法略有侧重,对照着选更有效:
1. 常揉耳周穴位:疏通气血,缓解“嗡嗡响”

- 适合人群:耳鸣像“嗡嗡声”“电流声”,按揉耳朵周围会觉得舒服,久坐、戴耳机后耳鸣加重的人;
- 具体做法:
1. 先找3个关键穴位:听宫穴(耳朵前面,张嘴时凹陷的地方)、听会穴(听宫穴下方,耳垂前凹陷处)、翳风穴(耳朵后面,耳垂下方的凹陷处);
2.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揉这3个穴位,力度以“有酸胀感但不疼”为宜,每个穴位按3-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3. 按揉时可以配合“张嘴-闭嘴”的动作(按听宫穴时张嘴,按其他穴位时闭嘴),能让气血更顺畅地到耳周;
- 原理:这3个穴位是耳朵周围的“气血通道”,按揉它们能打通堵塞的经络,让气血重新滋养耳窍,就像“给耳朵周围的血管‘松绑’”,很多人按完会觉得耳根发热,耳鸣声会暂时减轻;
- 注意:按揉时别用指甲抠(容易划伤皮肤),用指腹轻轻转圈按即可;如果耳周有伤口、湿疹,先别按,等皮肤好透了再做。
2. 睡前泡脚加“料”:引火下行,改善“睡前耳鸣”
- 适合人群:耳鸣在晚上加重,吵得睡不着,同时手脚心热、口干,或有轻微上火的人;
- 具体做法:
1. 准备一盆40℃左右的温水(以脚放进去不烫为宜),加一小把食盐(约5-10克),或提前用牛膝煮水(牛膝煮10分钟后,把水倒进泡脚盆);
2. 泡脚时水位没过脚踝,泡15-20分钟,直到脚面发红、身上微微出汗,别泡到出大汗(容易伤气);
3. 泡完后擦干脚,重点按揉脚底的涌泉穴(脚底前1/3处,凹陷的地方),按1分钟即可,然后尽快睡觉;
- 原理:中医认为“睡前耳鸣多和‘虚火上浮’有关”——虚火往上跑,扰到耳窍就会响,而盐水和牛膝能“引火下行”,把上浮的虚火拉回下焦,同时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泡脚+按揉能滋养肾气,让耳鸣不吵着睡觉;
- 注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泡脚前先测水温,别用太烫的水;孕妇别加牛膝(有活血作用),单纯用温水泡脚即可;泡脚时间别太长,以免头晕。

3. 练“鸣天鼓”:震动耳窍,缓解“蝉鸣样耳鸣”
- 适合人群:耳鸣像“蝉鸣声”,持续时间长,安静时更明显,同时腰困、没精神的人;
- 具体做法:
1. 坐姿或站姿,双手掌心紧紧捂住耳朵,手指自然放在后脑勺,食指压在中指上;
2. 让食指快速滑下,弹击后脑勺的风池穴附近(力度以自己能听到“咚咚”声,不觉得疼为宜),每次弹30下,每天做2-3组;
3. 弹完后别马上松开手,保持捂耳姿势5秒,然后慢慢松开,会感觉耳朵里有“嗡嗡”的回响,这是正常现象;
- 原理:“鸣天鼓”是中医经典的“耳部导引法”,弹击后脑勺能震动耳窍,调畅全身气机,同时刺激风池穴(能疏通头部气血),帮耳窍重新得到气血滋养,尤其适合“肝肾亏虚、气机闭塞”导致的蝉鸣样耳鸣;
- 注意:弹击时力度别太大(容易震得头疼),以“声音清晰、不疼”为度;如果有高血压、颈椎病,弹击时别太用力,轻轻弹即可。
4. 吃黑豆核桃粥:填精聪耳,调理“长期耳鸣”
- 适合人群:耳鸣持续几个月以上,劳累后加重,同时头晕、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的人;
- 具体做法:
1. 准备黑豆20克、核桃10克、大米50克(用量可根据自己的食量调整);
2. 黑豆提前泡4小时(或泡一夜),核桃去壳掰成小块,和大米一起放进锅里,加适量水;
3.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直到粥变稠、黑豆软烂,不用加糖(如果觉得没味道,可加少量蜂蜜);
4. 每周吃3-4次,作为早餐或晚餐的辅食,别一次吃太多(容易腹胀);
- 原理: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养耳”,黑豆能补肾精,核桃能滋养耳窍,大米能健脾——脾胃好了,能更好地吸收黑豆、核桃的营养,慢慢填补肾精,给耳窍“供能”,长期吃能改善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慢性耳鸣;
- 注意:消化不好的人(比如吃多了容易腹胀、反酸),黑豆别放太多,煮得软烂一点;糖尿病患者别加蜂蜜,吃原味粥即可。
三、这些情况别依赖“土方法”!先就医,再调理
土方法适合“慢性、轻度耳鸣”,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自己在家调理,先去医院检查,排除严重问题:
1. 突然出现的耳鸣:可能是“急症信号”
- 判断标准:之前没耳鸣,突然在几小时或1-2天内出现,耳鸣声大,甚至听不见声音,同时伴随头晕、恶心;
- 为啥要就医:这种情况可能是“突发性耳聋”“中耳炎”,或内耳血管堵塞,需要及时治疗(黄金治疗期是72小时内),靠土方法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听力永久下降。
2. 耳鸣伴“危险信号”: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

- 判断标准:耳鸣的同时,有耳朵疼、流脓(可能是中耳炎),或头痛、脸麻、走路不稳(可能是颅内问题),或血压突然升高、心慌(可能是心血管问题);
- 为啥要就医:这些症状不是单纯的“耳朵问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必须先通过医院检查(如听力测试、头颅CT)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治疗,不能只靠土方法缓解耳鸣。
3. 土方法用2周没效果:别硬扛
- 判断标准:坚持用1-2周土方法,耳鸣声没减轻,甚至加重,影响睡眠、工作;
- 为啥要就医:可能是耳鸣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肝肾亏虚严重,或有神经损伤),需要中医师辨证后用药物调理(如耳聋左慈丸、天麻钩藤饮等),土方法可作为辅助,别硬扛着不就医。
四、日常护耳3个小习惯:减少耳鸣反复
除了这4个土方法,平时做好这3件事,能减少耳鸣反复,让耳朵更健康:
1. 别“过度用耳”:给耳朵“放放假”
- 少戴耳机听音乐(尤其是入耳式耳机),每次戴别超过1小时,音量别开太大(以旁边的人听不到为宜);
- 少去噪音大的地方(如KTV、建筑工地),如果去,戴耳塞保护耳朵,避免噪音损伤耳窍。
2. 别熬夜、别累着:别耗伤“养耳的精气”
- 尽量在11点前睡觉(熬夜最伤肝肾,会加重肾精亏虚),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
- 避免长期高强度工作,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让全身气血流通,别让身体累到“没力气养耳朵”。
3. 少吃“伤耳的食物”:别给耳朵“添负担”
- 少喝浓茶、咖啡(含有咖啡因,容易刺激神经,加重耳鸣);
-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生湿热,可能堵塞耳周经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帮身体保持“清爽”。
这4个土方法虽简单,却能从“疏通气血、滋养肝肾”两个核心入手,帮耳朵慢慢恢复健康。但要记住:它们是“日常调理方法”,不是“治病神方”,如果耳鸣严重、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判断病因,再配合土方法调理,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如果你的耳鸣是“蝉鸣样”,且晚上加重,不妨先试试“鸣天鼓”+“泡脚”的组合,坚持1周,很多人会感觉耳鸣声变轻,睡眠也会好一些;如果是“嗡嗡样”,常戴耳机导致的,多按揉耳周穴位,减少戴耳机时间,会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