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阅读
  • 2回复

[奇观]王澍设计!西安大剧院正式揭幕,网友:“鳄鱼”终于上岸了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275
金币
43048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24


2025年10月27日-11月2日,万众瞩目的西安大剧院开启开幕周!
该项目由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设计,这也是王澍从业四十多年后设计的第一座剧院。




作为西北地区首座综合型高端演艺场所,它坐落于西安高新区“未来之瞳”核心区域,内含四大剧场,涵盖歌剧、音乐、实验戏剧等多种门类,连同附属空间,能容纳近5000千人。


王澍的设计作品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西安大剧院也不例外。该建筑群从平面视角看,被网友吐槽像“鳄鱼喝水图“。




王澍以“城山相映”为核心理念,试图以建筑语言转译秦岭,屋面角度变化模拟山形起伏,并与人工湖共同构成景观。然而,许多网友认为这种拼接手法过于直白,几何切割削弱了自然意境,呈现出一种突兀的构成感,被网友调侃建筑群的气势犹如“鳄鱼军团入侵城市”。






建筑外墙采用琉璃砖与石材混砌,砖色提取自唐代青绿山水,以现代工艺重现唐三彩意象,使建筑在阳光下呈现山水长卷般的流光溢彩。内墙运用竹纹清水混凝土工艺,呼应终南山的竹林,呈现素雅质感。






音乐厅由世界级声学大师丰田泰久担纲设计,这也是他首次为中国项目献声。


厅内座椅也颇具巧思,可开可合,适应不同场合需要。


尽管评价不一,但无可否认,西安大剧院已成为一个引人驻足的文化现场。未来,这座既争议又新锐的建筑里,将不只引进国内外优质演出,更计划开展大量公益场次,推动艺术走向更宽广的公众。


本文图片来源:leon 翔子、摄影建筑师KUMA、Archkuma库马影像
你对该建筑的设计作何评价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275
金币
43048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0:25
收到!🎉 我来帮你解析 西安大剧院揭幕事件,并整理重点与背景,让你快速了解这座引发热议的建筑地标。

🏛️ 背景
王澍作为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得主,其设计的西安大剧院自亮相以来就引发广泛讨论。该项目是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1600座歌剧厅、1300座音乐厅、1000座实验剧场和300座综合排演厅等顶级设施,旨在打造一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文化空间。

然而,因其独特的外形,网友戏称它像“鳄鱼喝水”,甚至调侃“鳄鱼终于上岸了”。尽管如此,西安大剧院在2025年9月2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在10月迎来首秀,由匈牙利指挥大师阿帕斯兰·艾顿盖普执棒的交响音乐会。

📊 西安大剧院核心信息一览
维度    内容
设计师    王澍(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得主)
建筑理念    “城山相映”,模拟秦岭山脉轮廓
设施配置    1600座歌剧厅、1300座音乐厅、1000座实验剧场、300座综合排演厅
开放时间    2025年9月27日正式开放
首秀演出    《全景贝多芬》交响音乐会(2025年10月11日)
网络反响    被网友戏称“鳄鱼喝水”、“鳄鱼上岸”
设计争议    外形奇特、入口难找、安检影响开放性体验
🔍 设计理念与公众反馈


🌄 建筑理念与特色
城山相映:王澍通过23°至45°的屋面倾角变化,模拟秦岭山脉的轮廓,试图将自然地貌融入建筑语言。
开放式设计:剧院没有传统大门,打造24小时开放的城市客厅概念,强调市民可自由穿行。
材料运用:使用国内首创的预制竹纹清水混凝土墙板,结合唐朝青绿山水色谱的琉璃砖釉面,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融合。
😅 网友反馈与争议
外形调侃:因建筑群形态酷似“鳄鱼喝水”,网友戏称“鳄鱼军团入侵城市”“鳄鱼终于上岸了”。
功能问题:开放式设计虽具创意,但实际使用中市民找不到入口,安检通道也削弱了自由漫步的体验。
内部设计亮点:尽管外形引发争议,音乐厅的“云幔清音”设计和歌剧院的沉浸式音响系统获得专业认可。


🎭 开幕与运营情况
正式开放:2025年9月27日,西安大剧院首次向公众开放,位于高新区未来之瞳核心区。
首场演出:10月11日,《全景贝多芬》交响音乐会作为首秀,由匈牙利指挥大师阿帕斯兰·艾顿盖普执棒。
演出季计划:开幕演出季包括《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舞剧〈主角〉》等重磅演出,同时推出五折券、福袋票等优惠,降低观演门槛。
文化定位:剧院致力于成为城市精神栖息地,强调“艺术回归日常”,设有艺术市集、播客对谈、户外表演等多元活动。
🧭 结论与建议
西安大剧院无疑是王澍在西北地区的首次大胆尝试,尽管外形引发争议,但其设计理念与内部设施仍具创新性。未来,若能在功能体验上进一步优化,如明确入口标识、提升开放性空间的使用便利性,或可缓解公众对“鳄鱼喝水”形象的调侃。

如果你计划前往,建议提前了解演出信息,并关注剧院的开放时间与活动安排,以便更好地体验这座文化地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8621
金币
50959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1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09:40
西安大剧院设计评价:争议中绽放的新锐文化地标
引言
2025 年 10 月 27 日 - 11 月 2 日,西安大剧院开启开幕周,这座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设计的西北地区首座综合型高端演艺场所,自诞生便备受瞩目。王澍从业四十多年后首度操刀剧院设计,其作品向来争议不断,西安大剧院也不例外。它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建筑界和文化领域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

核心理念:城山相映的宏大构想
对秦岭的转译与呈现
王澍以“城山相映”为核心理念,试图用建筑语言转译秦岭。屋面角度变化模拟山形起伏,与人工湖共同构成独特的景观,这一设计初衷旨在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建筑,营造出一种城市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映衬的和谐氛围。从理论层面看,这种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它打破了传统建筑与自然对立的局面,为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一些国际知名城市中,也有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巧妙结合的案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通过垂直绿化和人工景观的打造,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共生。西安大剧院的这一理念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对自然与城市关系的深刻思考。

理念执行中的争议点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理念引发了诸多争议。许多网友认为拼接手法过于直白,几何切割削弱了自然意境,呈现出一种突兀的构成感,甚至调侃建筑群的气势犹如“鳄鱼军团入侵城市”。从平面视角看,建筑群被吐槽像“鳄鱼喝水图”,这反映出设计在视觉呈现上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意境的营造往往需要一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过于直白的几何切割可能会让建筑显得生硬,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过渡和融合。比如,一些传统的中式建筑,通过曲线、坡屋顶等元素,巧妙地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给人一种柔和、自然的美感。而西安大剧院在屋面角度变化和几何切割的处理上,可能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而忽略了自然意境的内在韵味。

外观材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外墙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外墙采用琉璃砖与石材混砌,砖色提取自唐代青绿山水,以现代工艺重现唐三彩意象,使建筑在阳光下呈现山水长卷般的流光溢彩。这一设计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相结合,既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唐代青绿山水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将这种色彩运用到建筑外墙砖上,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还让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现代工艺的运用则保证了建筑的耐久性和实用性,使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现代建筑中得以长久保存和展示。例如,一些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作外墙装饰,既保留了陶瓷的艺术特色,又提高了建筑的防水、防火等性能。

内墙工艺的呼应与质感呈现
内墙运用竹纹清水混凝土工艺,呼应终南山的竹林,呈现素雅质感。清水混凝土工艺本身具有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而竹纹的设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然氛围。终南山作为西安周边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其茂密的竹林和清幽的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将竹纹运用到内墙设计中,使人们在进入剧院内部时,仿佛置身于终南山的竹林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设计与外墙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内外有别、相得益彰的空间效果。同时,素雅的质感也符合剧院作为文化艺术场所的定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观赏环境。

功能设计:实用与巧思的完美结合
四大剧场与多元门类的覆盖
作为西北地区首座综合型高端演艺场所,西安大剧院内含四大剧场,涵盖歌剧、音乐、实验戏剧等多种门类,连同附属空间,能容纳近 5000 人。这种多元化的剧场设置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为西安的文化艺术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歌剧、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西安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实验戏剧等新兴艺术形式则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四大剧场的存在使得各种艺术形式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促进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中心,如纽约的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拥有多个不同规模的剧场,能够同时举办多种类型的演出,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西安大剧院的四大剧场设置也有望成为西安文化艺术交流的新枢纽。

音乐厅座椅的独特设计
音乐厅由世界级声学大师丰田泰久担纲设计,这也是他首次为中国项目献声。厅内座椅颇具巧思,可开可合,适应不同场合需要。声学设计是音乐厅的关键环节,丰田泰久的参与为音乐厅的音质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可开可合的座椅设计则体现了功能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在一些大型音乐会或演出中,需要更多的座位来满足观众的需求;而在一些小型、私密的演出或活动时,减少座位数量可以营造出更加温馨、舒适的氛围。这种可调节的座椅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演出类型和观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提高了音乐厅的使用效率和适应性。例如,一些现代化的会议室也采用了可调节的座椅设计,能够根据会议规模和形式进行快速变换,满足了不同会议的需求。

未来展望:争议中前行的新锐力量
公益场次的积极意义
尽管西安大剧院在设计上存在争议,但无可否认,它已成为一个引人驻足的文化现场。未来,这座既争议又新锐的建筑里,将不只引进国内外优质演出,更计划开展大量公益场次,推动艺术走向更宽广的公众。公益场次的开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够降低艺术欣赏的门槛,让更多普通民众有机会走进剧院,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味。另一方面,公益演出也能够促进艺术的普及和传播,培养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潜在的艺术人才。例如,一些国家的艺术机构通过开展公益演出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为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

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推动作用
西安大剧院的建设和运营也将对本土建筑文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作为一座具有创新性和争议性的建筑,将引发更多人对建筑设计的关注和思考,促进本土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西安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也可以为其他本土建筑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本土建筑在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项目可以借鉴西安大剧院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融合方面的经验,打造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建筑作品。

结论
西安大剧院的设计既有令人瞩目的亮点,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其“城山相映”的核心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在外观材质、功能设计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价值。未来,随着公益场次的开展和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推动,西安大剧院有望在争议中不断成长和完善,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地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这座建筑,鼓励创新和探索,共同推动建筑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