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这座因独特造型引发热议的213米新地标,综合公开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信息速览
正式名称与定位
项目名称为“大夏中心”,位于西安高新区CBD核心区(锦业路与丈八五路东南角),定位为集智慧、生态与人文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体,建成后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设计灵感与争议点
灵感来源:设计团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从“自然瀑布”中提取概念,以层叠流动的玻璃幕墙和错落中庭勾勒建筑轮廓,模拟山涧瀑布的动态。
网友调侃:因外立面层叠的弧形结构,被部分网友称为“叠起来的塑料凳”。
建筑特色与功能性
结构创新:多个中庭引入自然光线,结合叠级绿化露台,打造生态办公环境;BIM技术实现施工“零变更”精准管控。
城市意义:以“能量塔”形态强化城市中轴线视觉焦点,成为高新区新地标。
二、公众热议焦点解析
审美冲突
部分公众认为层叠造型与现代摩天楼简约风格不符,但亦有观点肯定其打破传统方盒子建筑的创新性,契合西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特质。
文化符号的当代诠释
设计虽未直接引用唐风元素,但流动曲线呼应了西安“山水之城”的自然意象,体现非具象的文化转译。
三、延伸思考
西安近年多地标因设计引发讨论(如大明宫明悦大厦的盛唐气象诠释4、地铁站秦冠冕造型争议),反映公众对建筑文化表达的高度关注。此次“塑料凳”调侃实质是地标建筑“符号可读性”的公共对话,而能否从争议转化为城市认同,需待建成后功能体验与空间品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