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韩科技巨头正通过算力、散热、终端与生态合作,全面融入中国AI新基建,共享市场红利。
🌍 背景
第八届进博会成为全球AI企业展示技术与中国合作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届展会AI浓度空前,不再局限于消费电子产品,而是聚焦智算中心、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1。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快速的应用落地能力以及政策支持,吸引了美欧日韩企业加速布局,形成“全球技术+中国市场”的协作新格局。
🏗️ 外资企业在华AI新基建布局概览
国家/地区 企业 合作方向 关键技术/产品
美国 AMD 本地化AI算力支持 迷你AI工作站,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
美国 高通 终端AI与智能汽车 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赋能手机与机器人
美国 江森自控 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 CDU冷却液分配单元,适配高密度AI算力场景
法国 施耐德电气 数据中心电力与冷却一体化 兆瓦级UPS + 冷板式液冷CDU系统
日本 软银集团 联合建设AI数据中心 参与“星际之门”项目,布局美国与全球算力基建
韩国 三星、SK集团 存储芯片供应与数据中心建设 加速生产先进DRAM,探索在韩建数据中心可行性
(补充说明)尽管部分合作项目位于海外,但三星、SK与OpenAI的合作明确包含评估在韩国建设数据中心的可行性,并加强与中国企业在AI基础设施上的联动4。
🚀 重点企业动态解析
AMD 推出融合CPU、GPU、NPU的异构算力迷你AI工作站,可在本地运行千亿级大模型,保障医疗等行业数据安全,同时设立ROCm开源实验室,推动本土AI人才与模型发展2。
高通 展示12款搭载最新芯片的国产旗舰手机,AI推理速度超200 tokens/秒,并通过“骁龙数字底盘”覆盖超210款智能汽车车型,赋能宇树机器人实现端侧AI处理2。
江森自控 针对AI数据中心高功耗问题,推出液冷CDU设备,冷却能力覆盖500千瓦至10兆瓦,支持纯液冷或风液混合模式,应对150千瓦/机架的高密度散热需求2。
施耐德电气 发布占地仅1.2平方米的兆瓦级UPS,节省70%空间,具备AI动态负载适应能力,并搭配冷板式液冷系统,提升同等电量下的有效算力输出2。
💡 结论
美欧日韩企业正从芯片、算力、散热、终端到数据中心整体方案等多个维度,深度嵌入中国AI新基建体系。他们不仅带来先进技术,更通过本地化合作、生态共建方式,与中国市场共成长。这种“技术出海+本土融合”模式,既满足了中国对高性能AI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为外资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