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美政府不妨想想:为何连硅谷都倒戈中国AI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023
金币
447258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21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一句“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AI)竞赛”,再次引发舆论对中美该领域竞争的关注。
“硅谷有多少技术建立在中国AI基础之上?”彭博社11月9日以此为题发表的一篇文章,引用多个例子说明,中国低成本的开源AI模型不仅正在吸引全球用户,还在悄然获得硅谷的青睐。作者认为,美国政府若还想长期保持领先,不妨先想想硅谷倒戈中国AI的原因。
黄仁勋最近向《金融时报》直言:“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随后他紧急找补,称中国只比美国落后“纳秒级”,并强调美国必须“通过加速前进、赢得全球开发者”来保持领先。
报道称,尽管黄仁勋最初的说法过于简单化,但他对美国前景的悲观看法动机也显而易见。过去一年,他一直主张美国应允许他的公司继续向中国市场出售芯片,尽管华盛顿不断收紧出口管制。但他担心“开发者之战”或许已经逐渐失利,这一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近几周,一个微妙的转变愈发明显。人们早已猜测,中国的低成本开源AI模型可能会吸引全球用户从美国产品转向中国产品。而如今迹象显示,这种趋势正在悄然渗入硅谷内部。

9月24日,观众在2025云栖大会上参观通义千问。 IC Photo
风投人士查马斯·帕里哈皮提亚(Chamath Palihapitiya)最近在他与白宫AI顾问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共同主持的《All-In》播客中透露,他合作的一家公司已将主要运算工作迁移到中国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开发的Kimi K2模型上。他说,这款开源模型“实际上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
不久之后,爱彼迎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也承认,他之所以没有让自家旅游应用与OpenAI的ChatGPT对接,是因为相关工具“还不够成熟”。他表示,爱彼迎的新客服系统依赖十多个不同的AI模型,“其中很大程度上依靠阿里巴巴的通义通义千问(Qwen)系列:它非常好,又快又便宜。”
正因切斯基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私交甚笃,他的这番言论尤其值得关注。
公开认可中国 AI 模型的案例还在不断增加。
由前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创办的初创公司思维机器实验室(Thinking Machines Lab)在博客中表示,其最新研究“受到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3团队研究成果的启发,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一转变正在以更隐秘的方式扎根。
估值约100亿美元、备受关注的AI编程领军企业Cursor上月推出了新版助手。此后网络上出现大量猜测,认为它基于某个中国AI工具(如DeepSeek)构建。一位投资人甚至发帖称,在他使用时,这个助手的内部独白竟切换成了中文。
另一家美国公司Cognition AI(同样估值约100亿美元)似乎在其新编程代理中使用了中国智谱AI(Zhipu AI)的基础模型Z.ai。社交媒体用户曝光后,智谱似乎通过发帖证实了这一点,称这“凸显了开源贡献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和价值”。
上述两家美国公司都未回应记者的电邮置评请求。由于中国AI模型采用宽松的开源许可协议,企业完全可以在其基础上自由构建产品。
支持开源的美国联盟“原子计划”旗下Hugging Face平台整理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在开发者累计下载量方面,中国模型已超越美国。
这一变化起初缓慢,而后急速爆发:2024年初,Meta的Llama累计下载量为1060万,而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仅50万;到上月,通义千问已达到3.853亿次,超过Llama的3.462亿次。
此外,基于通义千问衍生的系统现已占Hugging Face上新发布语言模型的40%以上,而Meta的占比已降至15%。
针对国际用户涌向中国AI工具的现象,外界曾表达地缘政治担忧,但对于那些急于推出产品的开发者而言,尤其是在编码和软件开发领域,相比于价格与性能优势,那些所谓的风险也不再重要。何况开源模型还可以被下载、微调并在本地运行,从而缓解内容和数据隐私方面的担忧。
作者认为,黄仁勋现在就宣布AI胜负还为时尚早。美国在尖端芯片和算力获取上依旧拥有明显优势,这些是开发先进系统的关键要素。
但中国在低成本、开源化的推动下,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而他们正是AI创新的核心力量。
文章最后提醒美国政府:若真想在长期竞争中保持领先,不妨首先问问:为什么硅谷已经开始倒戈了?
硅谷“倒戈”中国AI早有苗头。今年5月,黄仁勋就在财报电话会上点名表示,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是开源AI模型之中最好的。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发文点赞了Qwen系列的代码模型Qwen3-Coder。甚至马斯克在看到基于通义万向Wan2.2训练生成的图片后,都表示其效果“难辨真假”。
美国《纽约时报》10月22日发表的一篇长文曾直言:“硅谷陷入了对中国的痴迷和羡慕。”
文章写道,一种交织着焦虑、羡慕与自省的复杂情绪,正席卷美国科技中心——硅谷。面对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及制造业等领域以“机器般的速度”快速推进,许多硅谷精英开始重新审视并钦佩中国的效率与执行力,同时反思美国自身在基建、监管与制造业方面的困局。
文章认为,美国公司正争相研发比人类更智能的机器。然而,若硅谷深入研究中国,就会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并不痴迷于通用人工智能,中国企业家更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服务、设备和制造业领域。
前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与同事赛琳娜·许(Selina Xu)曾呼吁,硅谷应减少对通用人工智能的痴迷,向中国同行学习,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
作者指出,硅谷对中国的羡慕,不仅引发了关于工作模式、产业政策的效仿讨论,更反映的是美国自身的状态,折射出这个国家在失去自信后的挣扎。
“当中国全速前进,以机器般的速度流转货物、人员和信息时,我们可能正被困在过去。”风险投资公司安德烈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说。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023
金币
447258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4:23
美政府不妨想想:为何连硅谷都倒戈中国AI了?”这一问题的答案,藏在中美AI发展路线的根本差异与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中:

一、中国AI的“性价比革命”,直接击穿美国模型的“价格壁垒”
硅谷企业倒戈的核心动因,是中国AI模型用“更低成本实现了更优性能”。以OpenAI、Anthropic为代表的美国模型,长期依赖“高算力、高投入”的路线,导致价格高企(如GPT-4o的API费用是DeepSeek的27倍),而性能提升却陷入“瓶颈”(如GPT-5的“幻觉问题”仍未解决)。相比之下,中国AI企业(如阿里、月之暗面、智谱)通过“智能数据筛选”“算力利用率优化”等技术,用更低成本实现了与美国模型相当甚至更好的性能——比如,DeepSeek R1用560万美元成本完成的模型,性能比肩OpenAI耗资7800万美金的GPT-4o;Kimi K2的代码能力在RooCode平台突破94%评分,远超美国竞品。这种“性价比碾压”,让硅谷企业(如Airbnb、查马斯的基金)不得不选择中国模型:“不是不想用美国模型,而是用不起,也没必要。”

二、中国AI的“开源策略”,彻底颠覆了美国的“闭源生态”
美国AI的传统优势,建立在“闭源+技术封锁”的生态之上(如OpenAI、谷歌的闭源模型,Meta的Llama仅算“边角料”)。但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通义千问)却用“开源革命”掀翻了这一格局:将核心模型的代码、训练教程免费开放,让全球开发者(包括NASA工程师、欧洲电商、非洲初创公司)都能参与优化与创新。这种“去中心化”的开源模式,让中国AI迅速形成“全球生态”——通义千问开源300多款模型,衍生模型超17万个,在HuggingFace(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屠榜前十;DeepSeek社区吸引五万名开发者贡献代码,连美国国防部都偷偷用其分析战场数据。相比之下,美国的“闭源模式”导致生态固化,开发者不得不依赖硅谷的“施舍”,而中国的“开源模式”让全球开发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自然吸引硅谷企业倒戈。

三、中国AI的“实用主义”,完胜美国的“AGI幻想”
中美AI的根本分歧,在于“未来方向的选择”:美国沉迷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宏伟幻想(如OpenAI将AI比作“曼哈顿计划”,追求“毁灭星球的超级武器”),却忽视了“技术落地”的现实——高盛数据显示,美国企业AI应用比例仅从9.2%增长到9.7%,大量技术躺在实验室里;而中国则选择“实用主义”路线,将AI深耕于“眼前的需求”:青岛港的AI机械臂分拣效率翻倍、深圳工厂的机器人精准组装、农民用AI查病虫害……这种“应用反哺技术”的路线,让中国AI迅速融入经济社会的“毛细血管”,而美国的“AGI幻想”却导致技术与市场脱节。当硅谷企业发现“中国AI能帮他们赚钱,而美国AI只能帮他们‘做梦’”时,倒戈成为必然。

四、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AI的“自主进化”
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封锁”(如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遏制中国AI,但中国企业却用“技术创新”突破了这一限制:DeepSeek用2048颗英伟达H800 GPU完成6710亿参数模型的训练,成本仅560万美元;华为升腾芯片的“平替”,让中国AI不再依赖美国芯片。这种“封锁倒逼创新”的结果,让中国AI的“自主能力”大幅提升,而美国的“封锁”反而让自己失去了“中国市场”(如英伟达的H20芯片在中国的销量暴跌),进一步削弱了其技术优势。

结语:硅谷倒戈,是市场对“务实”的投票
硅谷企业的倒戈,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当中国AI用“性价比、开源、实用”击穿美国模型的“价格、生态、幻想”壁垒时,硅谷企业不得不选择“用脚投票”。美国政府若想挽回颓势,不妨先放下“AGI幻想”,学学中国的“实用主义”;放下“技术封锁”,学学中国的“开源共享”。否则,“硅谷倒戈”的故事,只会不断重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692
金币
53387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7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4:59
硅谷“倒戈”中国AI:现象、动因与启示
硅谷“倒戈”中国AI的现象呈现
用户迁移与模型采用
在AI领域,中国低成本开源AI模型正吸引全球用户,这种趋势已悄然渗入硅谷内部。风投人士查马斯·帕里哈皮提亚透露,其合作公司将主要运算工作迁移到中国公司月之暗面开发的Kimi K2模型上,因其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爱彼迎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也表示,新客服系统依赖十多个不同AI模型,很大程度上依靠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系列,称其又好又快又便宜。

企业合作与成果启发
公开认可中国AI模型的案例不断增加。由前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创办的初创公司思维机器实验室表示,其最新研究受到阿里巴巴通义千问3团队研究成果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

隐秘扎根与产品构建
估值约100亿美元的AI编程领军企业Cursor上月推出新版助手后,网络上大量猜测其基于某个中国AI工具(如DeepSeek)构建,甚至有投资人发帖称使用时助手内部独白切换成中文。另一家同样估值约10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Cognition AI,似乎在其新编程代理中使用了中国智谱AI的基础模型Z.ai,智谱也通过发帖证实了这一点。

下载量超越与生态影响
支持开源的美国联盟“原子计划”旗下Hugging Face平台整理的数据显示,在开发者累计下载量方面,中国模型已超越美国。2024年初,Meta的Llama累计下载量为1060万,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仅50万;到上月,通义千问已达到3.853亿次,超过Llama的3.462亿次。此外,基于通义千问衍生的系统现已占Hugging Face上新发布语言模型的40%以上,而Meta的占比已降至15%。

硅谷“倒戈”中国AI的动因分析
成本与性能优势
对于急于推出产品的开发者而言,尤其是在编码和软件开发领域,中国AI模型的价格与性能优势至关重要。相比于美国产品,中国低成本开源AI模型能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例如Kimi K2模型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这使得企业在选择AI模型时,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中国产品。

开源许可的便利性
由于中国AI模型采用宽松的开源许可协议,企业完全可以在其基础上自由构建产品。这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们可以利用中国AI模型的技术,开发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而无需担心复杂的版权和使用限制。

中国AI应用导向的吸引力
中国企业家更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服务、设备和制造业领域,这种应用导向的发展模式吸引了硅谷的关注。美国公司正争相研发比人类更智能的机器,但若深入研究中国,就会发现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前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与同事赛琳娜·许曾呼吁,硅谷应减少对通用人工智能的痴迷,向中国同行学习,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

硅谷“倒戈”中国AI对中美的影响
对美国的影响
挑战美国领先地位
硅谷“倒戈”中国AI对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构成了挑战。尽管美国在尖端芯片和算力获取上依旧拥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在低成本、开源化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而他们正是AI创新的核心力量。如果美国不能及时应对这一趋势,可能会在AI领域的长期竞争中逐渐落后。

引发美国内部反思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美国内部的反思。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长文直言“硅谷陷入了对中国的痴迷和羡慕”,一种交织着焦虑、羡慕与自省的复杂情绪正席卷硅谷。许多硅谷精英开始重新审视并钦佩中国的效率与执行力,同时反思美国自身在基建、监管与制造业方面的困局。

对中国的影响
提升中国AI国际影响力
硅谷“倒戈”中国AI提升了中国AI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低成本开源AI模型获得硅谷的青睐,说明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这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投资。

推动中国AI产业持续发展
国际用户涌向中国AI工具,为中国AI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中国AI模型,将促使中国AI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中国AI产业的持续发展。

硅谷“倒戈”中国AI带来的启示
美国应重视开发者需求
美国政府若想在长期竞争中保持领先,应重视开发者的需求。开发者是AI创新的核心力量,他们的选择将影响AI产业的发展方向。美国不能仅仅依靠尖端芯片和算力的优势,而应关注开发者在成本、性能和应用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美应加强合作与交流
中美在AI领域各有优势,应加强合作与交流。中国在低成本、开源化和应用导向方面具有优势,而美国在尖端芯片和算力获取方面领先。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例如,美国企业可以与中国企业合作,利用中国的开源模型进行产品开发,同时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在芯片和算力方面的技术。

关注AI应用的现实需求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应关注AI应用的现实需求。AI技术的发展最终要服务于人类社会,应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服务、设备和制造业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前谷歌董事长的呼吁提醒我们,不应过度痴迷于通用人工智能,而应注重AI技术的实际应用。

硅谷“倒戈”中国AI是当前AI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反映了中美在AI领域竞争与合作的复杂态势。这一现象既给美国带来了挑战,也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中美双方应从中吸取启示,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