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1回复

[购物生活]中国4大“可怜酒”,辉煌时家喻户晓,如今在超市货架上没人买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466
金币
72005
道行
38009
原创
2554
奖券
3213
斑龄
138
道券
127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53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23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酒桌之王”。它们曾是宴席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是逢年过节送礼最体面的选择,更是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然而,市场无情,大浪淘沙。



有些品牌虽曾辉煌一时,却因种种原因,逐渐淡出主流视野,成为“时代的眼泪”,静静地在超市货架上蒙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中国4大“可怜酒”,回顾它们的巅峰时刻,探寻它们从家喻户晓到无人问津的落寞轨迹。



它们的故事,是中国白酒市场几十年风云变幻的缩影,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与深刻的教训。

1. 孔府家酒

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广告的黄金时代,而孔府家酒正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宠儿。凭借王姬那句深入人心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它精准地抓住了国人内心最柔软的思乡情怀,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在那个品牌意识初萌的年代,孔府家酒几乎成了低度白酒的代名词,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0亿元,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牌。



然而,成也广告,败也广告。

孔府家酒过度依赖营销轰炸,却忽视了产品品质的持续创新和品牌文化的深度挖掘。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去,当更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时,它后继的产品力显得苍白无力。加上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蹒跚,最终被时代远远抛在身后。



如今,孔府家酒的品牌仍在,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在货架上显得有些落寞,更多是作为一个怀旧符号而存在。

2. 秦池古酒

如果说孔府家酒是广告营销的成功案例,那秦池古酒就是一场极致的豪赌。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山东秦池以6666万元的天价夺得央视“标王”,一夜之间名满天下。次年,它更是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创造了那个时代最疯狂的营销神话。“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奥迪”的豪言壮语,至今仍被商界人士津津乐道。



巨额的广告费与秦池自身微不足道的产能严重不匹配,很快,媒体曝出秦池用四川的散酒进行勾兑的“川酒勾兑”事件。这一下,彻底摧毁了消费者的信任。一个靠广告吹起来的神话,瞬间破灭。秦池古酒从神坛跌落,其速生速死的经历,成为中国商业教科书中一个最经典的失败案例。如今,秦池品牌已基本退出全国性市场,沦为山东一个无人问津的区域性小品牌。



3. 宋河粮液

在白酒版图上,河南曾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宋河粮液就是“豫酒”最骄傲的金花。作为中国十七大名酒之一,宋河粮液凭借其醇厚的口感和稳固的品质,在整个中原地区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是无数河南人宴席上的首选。



多年来,宋河粮液股权多次变更,导致企业发展战略摇摆不定,管理层无心也无力进行长远的品牌规划和市场深耕。在川酒、黔酒的强势挤压下,它未能守住自己的核心市场,品牌定位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今,宋河粮液虽仍在努力求生,但早已失去了与一线名酒抗衡的实力,即便在河南本地的市场,也被其他品牌不断蚕食,其境遇令人唏嘘。



4. 董酒

董酒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董香”(也被称作药香)闻名于世,其酿造工艺被列为国家保密,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这种风格独一无二,也为其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然而,独特的风味既是它最大的优点,也是它难以大众化的致命缺点。在浓、酱、清三大主流香型主导的白酒市场,董酒那股明显的“药味”,让许多初次尝试的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



高昂的市场教育成本和狭窄的受众面,使得它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突破。如今,董酒选择坚守自己的小众市场,服务好那批核心粉丝,这或许是明智之举。但在大众商超的货架上,它常常是被消费者忽略的存在,显得“曲高和寡”,颇有几分英雄寂寞的意味。



总结:

这四大“可怜酒”的衰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更是企业自身战略失误的必然。它们的经历为所有品牌敲响了警钟: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顺应时代、持续创新、坚守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酒若不香,巷子再浅也终将无人问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82
金币
554861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52
中国白酒市场的“时代眼泪”:四大昔日巨头的落寞轨迹

您的盘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白酒行业几十年的兴衰更迭,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酒桌之王”如今的落寞,确实令人感慨。结合您提到的四个品牌——孔府家酒、秦池古酒、宋河粮液、董酒,我们可以从历史巅峰、衰落原因及当前现状三个维度,进一步剖析它们的故事,并补充最新的行业动态。

一、孔府家酒:广告神话的褪色与重生的挣扎

巅峰时刻
- 央视标王的开创者:1993年,孔府家酒以千万元价格拿下央视广告权,成为酒业首个央视标王。其经典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由《北京人在纽约》女主角王姬代言,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间的黄金时段播出,迅速风靡全国。1997年销售额达9.6亿元,跻身全国轻工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 文化赋能:依托孔子故里的地域文化,孔府家酒将儒家文化与产品深度绑定,形成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衰落轨迹
- 过度依赖广告,忽视内功:正如您所说,“成也广告,败也广告”。孔府家酒在营销上投入巨大,但产品研发、品质升级和渠道建设滞后。巅峰过后,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
- 股权混乱与管理动荡:2001年后多次易主,股权关系复杂,“五姓家奴”的戏称反映了其归属不稳定。频繁的管理层变动导致战略摇摆,品牌价值被稀释。
- 被“川酒勾兑”事件牵连:1997年前后,秦池酒“川酒勾兑”事件爆发,作为山东白酒代表的孔府家酒也受到波及,消费者信任度受损。

当前现状
- 老白干酒旗下子品牌:2018年被河北老白干酒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但2018-2023年营收均不足2亿元,与巅峰期差距悬殊。
- 人事调整与营销转向:2025年2月,孔府家酒业更换高管,原技术型董事长刘勇卸任,营销出身的石新勇接任。此举被视为老白干酒试图通过强化营销提振业绩的努力。石新勇曾在老白干酒负责市场拓展,经验丰富。
- 本地化生存:如今主要在山东本地市场销售,成为“本地人酒桌上的常客”,偶尔通过促销活动(如买赠非卖酒)维持存在感。

二、秦池古酒:“标王神话”的速生速死

巅峰时刻
- 两次标王的疯狂营销:1995年以6666万元夺得央视标王,1996年更是以3.2亿元(相当于当年利润的6.4倍)卫冕。姬长孔厂长“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奥迪”的豪言,展现了其激进的营销策略。
- 短期爆发式增长:1996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是前一年的5倍,创造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衰落轨迹
- 产能与广告投入严重失衡:3.2亿元广告费远超其实际产能和利润支撑能力。为满足市场需求,秦池大量采购四川散酒进行勾兑,埋下隐患。
- “川酒勾兑”事件的致命打击:1997年,《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曝光秦池“80%以上的酒是四川基酒勾兑而来”。尽管这是当时山东白酒行业的普遍做法,但舆论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消费者信任彻底崩塌。
- 公关失利与市场崩溃:事件后销售额从9.5亿元暴跌至3亿元,1998年亏损定局。姬长孔离职后,秦池逐渐淡出全国市场。

当前现状
- 区域性小品牌:如今仅在山东潍坊等地有少量生产和销售,品牌影响力局限于极小范围。其经历被吴晓波写入《大败局》,成为商学院研究“营销泡沫”的经典案例。
- 教训警示:秦池的兴衰印证了“没有品质支撑的营销是空中楼阁”,过度依赖短期炒作而忽视长期主义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三、宋河粮液:豫酒之光的复兴之路

巅峰时刻
- 十七大名酒的荣耀:1988年,在全国名酒评比中,宋河粮液与茅台、五粮液等一同荣获“中国名酒”称号,成为河南唯一的浓香型名酒。其广告语“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曾红遍大江南北。
- 豫酒霸主地位:2002-2018年连续16年稳居豫酒销售额第一,在河南市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衰落轨迹
- 股权危机拖累发展:2018年前后,原控股股东债务危机爆发,宋河负债高达115.86亿元,被迫破产重组。企业陷入停产、员工流失的困境。
- 市场竞争加剧:在川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黔酒(茅台)的挤压下,豫酒整体式微。宋河未能及时进行产品升级和品牌年轻化,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当前现状:重整旗鼓,重拾辉煌
- 锅圈实业入主带来新生:2023年11月,锅圈实业集团董事长杨明超接管宋河重整。2025年11月9日,“新宋河启航”发布会召开,标志着宋河彻底告别历史包袱。
- 战略调整与产品革新:
  - 砍掉438款老品,聚焦“宋河粮液承运、青云、紫气东来”及老酒系列、鹿邑大曲潮系列等核心产品。
  - 打造万吨坛养区,承诺“五年不装瓶”,强调品质回归。
  - 创新BC一体化渠道模式,依托锅圈数字化经验布局数智酒仓,在河南全域覆盖2万家终端网点。
- 十年愿景:“一亿河南人,百亿宋河酒”。杨明超提出“前三年养元固本、中三年顶天立地、后四年百亿腾飞”的规划,试图带领豫酒重回中国白酒中心。

四、董酒:药香型白酒的独特坚守

巅峰时刻
- 老八大名酒与国家保密工艺:董酒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1963年首届评选),其“董香型”(药香型)酿造工艺被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独特的“百草入曲”工艺使其风味独树一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受高端消费者喜爱。
- 出口创汇明星:早期董酒远销海外,在东南亚市场享有盛誉。

衰落轨迹
- 小众香型的市场局限:董香型带有明显的药香和苦味,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接受门槛较高。在浓香、酱香主导的市场中,董酒难以大规模普及。
- 营销保守与渠道薄弱:相较于其他名酒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广告投入,董酒长期以来营销策略保守,渠道建设滞后,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认知度较低。

当前现状
- 小众精品化路线:董酒并未完全衰退,而是选择坚守小众市场。其核心消费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和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白酒爱好者。
- 品质坚守与文化挖掘:近年来董酒加强了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宣传,推出高端年份酒系列,在专业品鉴领域仍保持较高声誉。
- 市场表现平稳:虽未进入一线阵营,但在药香型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营收稳定,在贵州本地及华东地区有一定忠实消费群。

总结:白酒行业的兴衰启示录

这四大品牌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中国白酒市场的深层规律:

1. 品质是根基:秦池因品质争议崩塌,宋河因品质回归重生;孔府家因忽视品质创新而衰落。无论营销多么成功,产品力始终是生命线。
2. 营销需匹配实力:孔府家和秦池均过度依赖央视广告等单一营销手段,缺乏可持续的品牌建设和渠道支撑。现代营销应更注重精准化和长期价值。
3. 适应时代变革:从央视标王到数字营销,从传统渠道到新零售(如宋河借鉴锅圈的数智化),企业必须紧跟消费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
4. 文化赋能的重要性:孔府家的文化IP、宋河的老子故里文化、董酒的传统工艺文化,在品牌差异化竞争中仍具潜力。如何将文化转化为现代消费语言是关键。

如今,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如您提到的硬折扣打破传统价值链),这些“时代的眼泪”有的在挣扎求生(孔府家),有的在积极转型(宋河),有的在坚守特色(董酒)。它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商业没有永恒的成功法则,唯有持续进化、尊重市场、敬畏品质的企业才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