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王阿姨再次被咳嗽惊醒。她侧头看了看窗外,秋风瑟瑟,街道空荡。

她轻声叫醒老伴:“这几天咳得厉害,总不会是肺癌吧?”老伴摆摆手:“你不抽烟,怕什么肺癌?”
王阿姨愣住了:“不抽烟就不会得肺癌?”医生在检查后却说:“她的癌,是肺腺癌,不抽烟的女性也会得,而且——更难治。”
很多人误以为肺癌是“吸烟者的专属”,而不吸烟就等于“安全牌”,实则不然。
研究显示,非吸烟人群中,一种叫“肺腺癌”的类型正在悄然上升,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且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吸烟仍是唯一可避免的肺癌高危因素,但这不意味着不抽烟就能高枕无忧。

尤其是肺腺癌,它和香烟的关联更“间接”,却更隐匿、更危险。那么,为什么吸烟仍然是肺癌的头号杀手?又是什么让肺腺癌难以被及时发现?
请继续读下去,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吸烟到底有多“毒”?
你可能听过“吸烟有害健康”,但你未必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摧毁”肺部的。
吸烟是诱发肺癌最明确、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超85%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而其中不少人都在确诊前数十年就开始吸烟。
烟草中的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70种被确认为致癌物,如苯并芘、甲醛、亚硝胺等。

这些物质进入肺部后,不仅破坏肺泡,还持续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细胞突变,诱发癌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曾在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中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持续20年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是从不吸烟者的13倍以上。
尤其是男性中老年人,往往早年吸烟成习,认为“老烟枪也活得好好的”,可一旦癌变来临,后悔已晚。
更严重的是,“二手烟”同样“杀伤力十足”。非吸烟者若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肺癌风险也显著上升。女性肺腺癌的发病,往往与家庭中男性吸烟有关。

坚持吸烟数年后,身体可能出现这3种“沉默变化”
很多人以为“咳嗽、气短才是肺癌预兆”,但在真正恶化前,身体其实早就悄悄示警了。
1.肺功能下降却不自知:
吸烟导致的慢性炎症,会逐步破坏肺泡结构,肺活量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很多老年人上楼时气喘吁吁,归咎于“年纪大”,却没意识到是吸烟带来的肺部损伤。
2.免疫屏障削弱,感染频繁:
香烟会破坏支气管纤毛的清洁机制,让细菌、病毒更容易“安家落户”。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的概率显著上升。

3.肺腺癌风险激增,却“无声无息”:
相比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肺腺癌更容易出现在肺外周区域,早期几乎无症状。往往等到出现“背痛、骨痛、头晕”等非典型症状,已是癌细胞转移。
更令人担忧的是,肺腺癌对放化疗响应较差,手术机会少,是目前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类肺癌。
想远离肺癌?做好这3点,帮你降低风险
1.立即戒烟,不论年龄早晚都有效:

不要觉得“吸了几十年了,戒也没用了”。事实上,戒烟后5年内肺癌风险可下降近一半,十年后接近从不吸烟者水平。
即使是70岁以上老年人,戒烟仍有助于延缓肺功能下降,提升生活质量。
2.定期筛查,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者:
有吸烟史、长期咳嗽、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者,建议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目前防治肺腺癌最有效的方式。
肺腺癌不像其他癌症易被听诊或X光察觉,必须靠精准影像手段发现。

3.远离“隐形烟雾”与空气污染:
厨房油烟、室内装修污染、香薰、汽车尾气……这些“非吸烟”因素也在增加肺腺癌的诱发可能。
建议使用抽油烟机、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选用环保材料,降低暴露风险。
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关键,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规律作息,都是保护肺部的“基础配置”。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试试:少抽一支烟,多开一扇窗,多一次检查。
肺癌并非“无法避免的命运”,吸烟,是最可控的风险因素。而肺腺癌的隐匿性,更提醒我们:不要轻视每一次久咳、每一个细节。

你不抽烟,不代表别人不会抽,肺癌,或许就在你呼吸之间。为了你自己和家人,现在行动,还不晚。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呈现高发趋势,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却有近一半人毫无察觉,以至于病症持续加深。生活里,如若经常出现5个异状,或许就是甲状腺在求救,可得早些检查,别扛着。

1.体重变化大
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基础代谢调节。若分泌过多,代谢过快,即便饮食正常,体重也会不明原因下降;若激素分泌不足,则代谢减慢,容易水肿发胖,这种变化通常是突然而持续的。
很多人常把变胖归咎于吃多了或动少了,却忽略了内分泌的影响。如果短期内体重大幅波动,且没有生活方式改变,尤其伴随乏力、怕冷、情绪低落等症状,应考虑查查甲状腺功能。
2.心慌手抖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交感神经被持续激活,会导致心率增快、失眠多梦。患者常常白天疲惫,夜间却难以入睡,心烦意乱、脾气变差,甚至感到莫名焦虑。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记忆力下降。情绪问题久治不愈,常被误认为是更年期或抑郁症,其实背后可能是甲状腺问题。
3.颈部肿块

甲状腺位于气管前方,当其出现结节、肿大或炎症时,可能在颈部触摸到肿块,或出现压迫感、异物感,甚至吞咽困难。若结节持续增长,还可能压迫声带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少部分也可能是甲状腺癌。尤其是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持续增大者,需及早通过B超、穿刺等方式明确性质,切勿因无痛感就忽略。
4.生理紊乱
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女性患甲减后,常出现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闭经;而甲亢则可能导致月经提前、出血量增多。部分女性甚至出现不孕不育。
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同样会影响睾酮水平,表现为性欲下降、勃起困难等麻烦,使得自己雄风不再。
5.皮肤干燥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汗腺分泌与毛发生长。甲减人群多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指甲易断、掉发增多,且常伴有畏寒、四肢发凉等现象。而甲亢则可能导致出汗过多、皮肤湿热,甚至引发突眼、眼球干涩等甲状腺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