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AI成为教师共同体成员!同济大学发布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084
金币
46680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6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25) —

11月20日下午,在2025年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主论坛上,同济大学正式发布《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的发布,是为了贯彻落实《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全面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文件由校内跨学科团队对标国际框架、对接国家标准研制,是一个系统界定高校教师AI素养的纲领性文本,即日起面向全校实施。
《标准》打破“AI是工具”的传统定位,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教师共同体成员,确立“师—生—AI”三元协同教学新形态,并从“认知与理解、知识与应用、教学融合、伦理与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搭建通用框架,细化“了解—应用—创新”三级进阶指标,紧扣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明确具体观测点。各学院可依据学科特色制定“一院一标准”,从而推动教师AI素养培训进入2.0时代,形成“自测—培训—评估”闭环体系,实现教师个性化、持续性能力提升。
配套《标准》上线,同济大学计划到2026年完成专任教师全覆盖培训,引领教师逐步实现从“会用AI”到“善用AI”、再到“共创AI”的能力跃升,全面建成AI赋能的教学支持生态,为“2+X+Y”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084
金币
46680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23
2025年11月20日下午,在2025年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主论坛上,同济大学正式发布《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打破“AI是工具”的传统定位,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教师共同体成员”,确立“师—生—AI”三元协同教学新形态。其核心框架从认知与理解、知识与应用、教学融合、伦理与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搭建,细化了“了解—应用—创新”三级进阶指标,紧扣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明确具体观测点。

为推动标准落地,各学院可依据学科特色制定“一院一标准”,推动教师AI素养培训进入2.0时代,形成“自测—培训—评估”闭环体系,实现教师个性化、持续性能力提升。配套《标准》,同济大学计划到2026年完成专任教师全覆盖培训,引领教师逐步实现从“会用AI”到“善用AI”、再到“共创AI”的能力跃升,全面建成AI赋能的教学支持生态,为“2+X+Y”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685
金币
56381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23
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重塑教育生态的“数智新引擎”

2025年11月20日,同济大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主论坛上正式发布的《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该校在“数智新引擎,教育新生态”的战略蓝图下,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份纲领性文件不仅是对《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的深度落实,更是高校教师AI素养建设的里程碑式创新,为破解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瓶颈提供了“同济方案”。

一、《标准》出台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1. 应对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形态。正如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院士在《行动计划》中强调的,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面对“十五五”新形势,传统“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标准》的发布,正是同济大学主动拥抱数智时代,将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的战略举措。

2. 贯彻落实学校顶层设计
《标准》直接服务于同济大学“2+X+Y”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2”指基础学科,“X”指交叉学科,“Y”指个性化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依赖一支具备高AI素养的教师队伍。《标准》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素养框架,为教师能力提升指明方向,确保AI赋能落到实处。

二、《标准》的核心创新:从“工具观”到“共同体成员”的范式突破

1. 理念革新:AI作为教师共同体成员
《标准》最引人瞩目的创新在于打破“AI是工具”的传统定位,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教师共同体成员”。这一理念源自同济大学对未来课堂的深刻理解——在“师—生—AI三元协同教学新形态”中,AI不再是简单的辅助手段,而是与教师、学生平等协作的伙伴。例如,在未来课堂展示中,AI能够实时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甚至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生成中,真正实现“师-机-生”三元共创。

2. 架构设计:五维框架与三级进阶
《标准》从“认知与理解、知识与应用、教学融合、伦理与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搭建通用框架,并细化为“了解—应用—创新”三级进阶指标:

- 认知与理解:要求教师理解AI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知识与应用:掌握AI工具的操作技能,并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 教学融合:将AI深度融入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
- 伦理与责任:具备AI伦理意识,防范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风险。
- 专业发展:持续学习AI新知识,提升AI赋能教学的创新能力。

三级进阶指标(了解—应用—创新)则明确了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从初步认识AI,到熟练使用AI工具解决教学问题,最终达到与AI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高度。

三、实施路径:闭环体系与个性化提升

1. “一院一标准”的差异化落地
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标准》允许各学院依据学科特色制定“一院一标准”。例如,土木工程学院可结合CivilGPT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侧重AI在工程仿真、数据分析中的教学应用;而设计创意学院则可聚焦AI在视觉传达、创意生成中的融合。这种“通用框架+特色补充”的模式,确保了《标准》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2. “自测—培训—评估”闭环体系
为推动教师AI素养培训进入2.0时代,《标准》配套建立了完整的闭环体系:
- 自测: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能力短板。
- 培训:学校将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开展精准培训。这延续了此前两期教师AI素养培训的成功经验(覆盖近1100名教师),并将进一步深化。
- 评估: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跟踪教师能力提升效果,并将结果反馈至培训体系优化中。

3. 全覆盖培训与能力跃升目标
同济大学计划到2026年完成专任教师全覆盖培训。培训目标明确指向能力跃升:引领教师从“会用AI”(基础操作)到“善用AI”(高效应用),再到“共创AI”(协同创新)。这与学校“全面建成AI赋能的教学支持生态”的目标高度契合,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四、配套支撑:智慧教学资源库与典型案例

《标准》的实施并非孤立进行。同济大学已提前布局多项配套措施:
1. 智慧教学资源库:两期教师AI素养培训遴选出的20个“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创新典型案例”已纳入学校智慧教学资源库,并作为后续培训示范内容。这些案例涵盖了DeepSeek生成PPT与习题、RAG构建私有知识库等实用场景,为教师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本。
2. CivilGPT等大模型支撑:土木工程学院自主研发的知识大模型CivilGPT(全国教育系统首个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将成为教师AI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平台。教师可通过CivilGPT体验AI在答疑、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方面的应用,加深对“师—生—AI三元协同”的理解。
3. 跨学科团队保障:《标准》由校内跨学科团队对标国际框架(如UNESCO教师AI能力框架)、对接国家标准研制而成,确保了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这种跨学科协作模式也将贯穿于后续的培训与实施过程中。

五、深远影响:引领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

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的发布,在国内高校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树立行业标杆:首次系统界定高校教师AI素养的通用框架和进阶路径,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模板。
2. 加速教育范式变革:“师—生—AI三元协同”教学新形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生态,推动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成为常态。
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师AI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济大学将进一步强化“2+X+Y”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更多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 贡献“同济智慧”:作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硬核支撑,同济大学在教育数智化转型中的探索,将为上海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结语

《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的发布,是该校在“十五五”开局之年交出的一份重要答卷。它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一种生态的构建。通过打破传统桎梏,确立“师—生—AI三元协同”的新范式,并辅以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济大学正稳步迈向“数智新引擎,教育新生态”的宏伟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标准的引领下,同济大学的教师队伍将更快实现从“会用AI”到“共创AI”的能力跃升,为培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注入强劲动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