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进补黄金期:5道温补菜+5样补阳食材,暖身暖胃过寒冬
随着小雪节气已过,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阳气潜藏,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驱寒暖身,为抵御深冬严寒打好基础。本文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饮食理念,为您详细介绍5道经典温补菜和5样“补阳”食材,助您安稳过冬。
一、5道经典温补菜:暖身暖胃,营养十足
1. 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东北经典家常菜,鸡肉与蘑菇的完美结合,既有鸡肉的鲜嫩,又有蘑菇的醇香,搭配粉条更是吸饱汤汁,口感丰富。
食材:鸡肉、香菇(或榛蘑)、粉条、桂皮、香叶、八角、干辣椒、生姜、大葱、料酒、生抽、老抽、黄豆酱、甜面酱、蚝油、葱段。
做法:
- 鸡肉切块焯水去腥,蘑菇泡发洗净;
- 热油炒香葱姜蒜及香料,放入鸡块翻炒至表面微黄;
- 加入黄豆酱、甜面酱、生抽、老抽调味,翻炒均匀后加热水没过食材;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40分钟,加入泡软的粉条和蘑菇,继续炖20分钟,最后加盐和蚝油调味即可。
功效:鸡肉滋补脾胃、增强体力;蘑菇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促进消化。二者搭配,温中散寒,是秋冬暖身佳品。
2. 红焖羊肉
羊肉性温,是冬季驱寒暖身的首选食材。红焖羊肉汤汁浓郁,羊肉软烂不膻,搭配胡萝卜等蔬菜,营养均衡。
食材:羊肉、胡萝卜、葱姜蒜、八角、花椒、香叶、桂皮、冰糖、辣椒酱、黄酒、生抽、老抽、盐。
做法:
- 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沫,捞出沥干;
- 热油炒香葱姜蒜及香料,放入羊肉翻炒至表面变色;
- 加入辣椒酱、生抽、老抽翻炒上色,加黄酒去腥;
- 倒入热水没过羊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1.5小时,加入胡萝卜块再焖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收汁。
功效:羊肉能“补体虚、御寒冷”,胡萝卜补充维生素,整道菜具有温补脾胃、祛寒暖身的作用。
3. 姜母鸭
姜母鸭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名菜,以鸭肉和大量生姜为主料,辛辣驱寒,适合秋冬食用。
食材:鸭肉、生姜、蚝油、生抽、老抽、盐、米酒、冰糖。
做法:
- 鸭肉切块焯水,生姜切片备用;
- 热锅不放油,将鸭肉煸炒至出油,逼出部分油脂;
- 加入生姜片翻炒至香气四溢,加生抽、老抽、蚝油调味;
- 倒入米酒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1小时,最后加冰糖和盐调味即可。
功效:生姜辛温散寒,鸭肉滋阴补虚,二者结合既能驱寒又能避免过于燥热,适合体质偏寒者。
4. 萝卜焖牛肋条
萝卜被誉为“秋吃萝卜赛人参”,与牛肋条搭配焖煮,萝卜吸收肉香变得软糯清甜,牛肋条则酥烂入味。
食材:牛肋条、萝卜、葱姜蒜、洋葱、香叶、桂皮、干辣椒、柱候酱、生抽、料酒、花生酱、腐乳、蚝油、老抽、冰糖。
做法:
- 牛肋条焯水去血沫,萝卜去皮切块;
- 热油炒香葱姜蒜、洋葱及香料,加入牛肋条翻炒至表面微黄;
- 加入柱候酱、花生酱、腐乳等调料翻炒均匀,加热水没过食材;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2小时,加入萝卜块再焖30分钟,最后加盐和蚝油调味。
功效:牛肋条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萝卜清热生津、消食化滞,二者搭配温中益气,适合秋冬滋补。
5. 板栗焖五花肉
板栗被誉为“千果之王”,与五花肉焖煮后,板栗粉糯香甜,五花肉肥而不腻,是秋冬餐桌上的暖心美味。
食材:板栗、五花肉、姜蒜、冰糖、生抽、老抽、料酒、蚝油、盐。
做法:
- 板栗用沸水煮5分钟后剥壳备用;五花肉切块焯水;
- 热油炒香姜蒜和冰糖至融化呈枣红色,放入五花肉翻炒至表面微黄;
- 加生抽、老抽调味上色,加料酒去腥,倒入热水没过食材;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40分钟,加入板栗再焖20分钟,最后加盐和蚝油收汁即可。
功效:板栗健脾养胃、强筋健骨;五花肉提供能量抵御寒气,二者搭配既能暖身又能补充营养。
二、5样“补阳”食材:驱散寒邪,积蓄阳气
冬季人体阳气潜藏,“补阳”是核心养生原则。以下5样食材性质温和或温热,能有效补充阳气:
1. 羊肉
中医认为“羊肉能暖中补虚”,是冬季最佳补阳食材之一。其性温热而不燥烈,《本草纲目》记载其可“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无论是红焖羊肉还是羊肉汤,都能有效驱散体内寒气。
2. 韭菜
韭菜俗称“起阳草”,性温味辛,具有温中行气、散血解毒的功效。韭菜豆干炒肉丝是一道经典家常菜:韭菜切段与豆干同炒,搭配腌制过的肉丝,辛辣温热之性可激发人体阳气。
3. 生姜
生姜是厨房常见调料,在养生中却有“百药之长”的美誉。其性辛温,能“发表散寒”,姜母鸭中的大量生姜正是利用其驱寒特性。日常饮用红枣姜茶(红枣+生姜+红糖煮水),可温暖脾胃,提升阳气。
4. 鸡肉
鸡肉性温味甘,《神农本草经》称其“主虚劳损伤乏绝”。宫保鸡丁以鸡肉为主料,搭配花生米和干辣椒爆炒而成。鸡肉的温补与辣椒的辛热结合,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驱寒。
5. 红豆+红枣+枸杞+红糖+红米(五红粥)
五红粥是经典的“补阳”粥品。红豆健脾利湿,红枣补血养颜,枸杞滋阴润燥,红糖活血暖身,红米健脾益胃。将五种食材一同熬煮成粥,在寒冷的早晨食用一碗,能迅速温暖身体,补充阳气。
三、“温补”与“补阳”的注意事项
1. 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如易上火)应减少羊肉等大热食材的摄入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增加姜母鸭等温热菜品。
2. 搭配合理:温补食材需搭配蔬菜(如萝卜、香菇)以平衡营养,避免过于油腻。例如萝卜炖牛肋条中萝卜的清热作用可中和牛肉的温热。
3. 循序渐进:进补不可急于求成,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突然大量进食温热食物可能导致上火或消化不良。
结语
深冬进补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通过食用小鸡炖蘑菇、红焖羊肉等5道温补菜,并结合羊肉、韭菜等5样“补阳”食材,在寒冷的冬季不仅能补充充足营养,更能驱散寒邪、积蓄阳气。记住,在这个时节里对自己好一点,“不节俭”地安排饮食,在温暖的餐食中安然度过寒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