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AI时代如何培养动画人才?2025第十届动画学年会深度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59
金币
43588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4
11月1日,第十届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拉开序幕。来自国内动画界的知名大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AI时代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为主题,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与艺术创新,追问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守护动画的人文内核。

论坛现场
第十次担任开幕式主持人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副院长郭道荣教授坦言:“回望过去九年,动画学年会始终与中国动画教育事业同频共振,从最初的思想碰撞到如今的体系构建,我们见证了一代代动画人用画笔书写时代,也经历了中国动画人从追赶到并行乃至引领的蜕变之路。”


论坛现场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表示:“近年来,中国动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长安三万里》对历史叙事的诗意表达,到《中国奇谭》对传统美学的当代诠释,从《深海》在视觉艺术上的大胆突破,到《雾山五行》在动作设计上的极致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动画人正以扎实的创作、创新回应着什么是中国特色动画语言这一时代的命题。”
在马黎看来,AI技术不仅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对创作思维、美学体系、产业生态、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重构。“AI不仅仅是工具,它事实上是一个创意的伙伴。无论你是创作者、教育者、管理者,我们大家都要迅速拥抱AI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同时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创意的伙伴,与它共同推进我们中国动画创作的繁荣。”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寒露认为:“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既有巴山蜀水的千年文脉,也有面向未来的创新气度。我们的动画创作既从三星堆的神秘、金沙的瑰丽、川剧的丰富中汲取养分,也在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前沿对话中拓展边界。推动动画艺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学术支撑与前瞻的人才战略。”她期待各方共同构建更开放的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尤其在AIGC重塑创作生态的今天,协力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发现并培育一批兼具人文底蕴、技术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为构筑四川动画文艺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著名音乐家、声乐教育家、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则从艺术工作者视角,指出“AI是‘器’,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才是艺术核心。”他强调学院应从巴蜀文化汲取灵感,发挥“中国-东盟”特色,培养兼具科技能力与文化底蕴的动画人才。

嘉宾合影
据了解,此次年会包括动画作品展映和学术会议两大核心板块。其中,学术会议环节聚焦 AI 时代动画领域的核心议题,设置了两大主题圆桌论坛——“AI 时代的动画教育生态重构”论坛围绕动画教育体系革新展开深度探讨,“AI 赋能动画与数字媒体教育”论坛则聚焦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路径。此外,“AI 在动画领域的应用”主题辩论赛搭建了观点交锋平台,进一步激发了行业对技术应用边界与价值的思考。

大合影
在与会嘉宾们看来,第十届动画学年会“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学术活动,促进了AI环境下动画教育模式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并借助动画艺术有效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59
金币
43588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01
动画人才的培养核心正从“技术执行”转向“创意主导+AI协作者”模式,在AI深度融入创作流程的背景下,教育需聚焦想象力、审美力与创新力的提升,并推动产学研融合,培育兼具人文底蕴与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2。

🎯 起因
2025年11月1日,第十届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举行,主题为“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AI时代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该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年,成为国内动画教育与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汇聚了高校、行业协会与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AI对动画教育与创作的深远影响 4。

🧠 核心观点:AI是“器”,艺术核心仍是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AI虽大幅提升制作效率,但无法替代人类在创意、情感表达与文化理解上的独特优势。因此,人才培养应以“人”为中心,AI为工具。

观点维度    代表人物/机构    核心主张    来源
艺术本质论    郁钧剑(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    “AI是‘器’,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才是艺术核心”    1
创作主导权    王雷(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    AI能融合风格,但原创性与情感共鸣仍依赖人类    12
教育转型方向    黄心渊(教育部动画教指委秘书长)    动画师正从“执行者”变为AI的“引导者与风格控制者”    16
行业新岗位    人社部    新增“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职业,强调对AI生成内容的“驯化”能力    12
(补充说明)AI已在动画制作中实现多环节提效,如自动上色、线稿渲染、动作生成等,使重复性工作效率提升数十倍,降低制作成本与门槛 12。

🛠 培养路径:构建“人文+科技+产业”融合体系
为应对AI变革,学界提出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

课程体系重构:将AI工具应用融入基础课、核心课与毕业设计全过程,打造“AI驱动”的教学路径 14。
能力梯度提升:强调“工具应用→设计赋能→创意进化”的能力进阶,融合创意思维、视听语言与AI技术 14。
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实验室、项目实训、企业导师等方式,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 6。
跨学科与国际化:推动艺术与科技、人文交叉融合,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学生视野 9。
💡 建议
动画教育应主动拥抱AI,但需坚守艺术本体价值。未来人才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审美判断力(筛选与优化AI输出)、文化叙事力(讲好中国故事)、人机协作力(高效驾驭AI工具)。高校应联合产业界,建立动态课程机制与实践平台,真正实现“以创作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492
金币
517187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01
第十届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启幕:AI时代下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

2025年11月1日,第十届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盛大开幕。本届年会以“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AI时代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动画界的顶尖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及高校师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动画艺术的变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路径。作为中国动画学术领域的重要盛会,学年会已连续举办十年,见证了中国动画从“追赶”到“并行”乃至“引领”的蜕变之路。

开幕式:回顾十年历程,展望AI时代新使命

开幕式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副院长郭道荣教授主持,这也是他第十次担任此职。郭道荣深情回顾:“回望过去九年,动画学年会始终与中国动画教育事业同频共振,从最初的思想碰撞到如今的体系构建,我们见证了一代代动画人用画笔书写时代,也经历了中国动画人从追赶到并行乃至引领的蜕变之路。”这番话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也为本届年会奠定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调。

核心议题: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动画的深刻变革与“三力”核心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动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列举了近年来的优秀作品:《长安三万里》以诗意表达历史叙事,《中国奇谭》对传统美学进行当代诠释,《深海》在视觉艺术上大胆突破,《雾山五行》在动作设计上追求极致。这些作品共同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动画语言”这一时代命题。

马黎特别强调AI技术对动画行业的全方位重构:“AI技术不仅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对创作思维、美学体系、产业生态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重构。AI不仅仅是工具,它事实上是一个创意的伙伴。”他呼吁全行业“迅速拥抱AI带来的挑战,并将其视为创意伙伴,共同推进中国动画创作的繁荣”。

巴蜀文化赋能与四川动画高地建设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寒露结合四川的文化优势指出:“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既有巴山蜀水的千年文脉,也有面向未来的创新气度。”她认为四川动画创作可以从三星堆的神秘、金沙的瑰丽、川剧的丰富中汲取养分,同时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拓展边界。她期待通过构建开放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尤其在AIGC重塑创作生态的今天,协力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培育兼具人文底蕴、技术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为构筑四川动画文艺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AI是“器”,三力是核心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从艺术本质出发,提出深刻见解:“AI是‘器’,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才是艺术核心。”他强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艺术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于人的创造力。学院应充分发挥“中国-东盟”特色,从巴蜀文化中汲取灵感,培养兼具科技能力与文化底蕴的动画人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护人文内核。

年会主要内容:学术探讨与实践碰撞

本届年会包含动画作品展映和学术会议两大核心板块,学术环节聚焦AI时代的核心议题:

1.  主题圆桌论坛:
    *   “AI时代的动画教育生态重构”:围绕动画教育体系革新展开深度探讨,聚焦如何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适应AI时代需求。
    *   “AI赋能动画与数字媒体教育”:聚焦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AI工具如何辅助教学、提升学生技能,并培养学生的AI应用能力。

2.  主题辩论赛:
    *   “AI在动画领域的应用”:搭建观点交锋平台,激发行业对AI技术应用边界、伦理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这些环节旨在深化动画理论探索、教学创新与创作实践,推动AI环境下动画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年会意义与影响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第十届动画学年会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学术活动。它不仅促进了AI环境下动画教育模式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为守护动画的人文内核、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组织架构与支持单位

本届年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动画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大学指导;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主办;四川动漫研究中心、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省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四川省网络视听协会动漫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动画电竞专业委员会协办。强大的组织阵容保障了年会的学术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

总结

第十届动画学年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动画界在面对AI时代挑战时展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深邃的战略思考。通过聚焦“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三大核心能力,并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而非取代人文创作,学年会为中国动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成都这片充满文化魅力的土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画人共同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期待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中,中国动画能够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