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49709
UID: 551814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5。诗经的表现手法(5):①比,就是譬喻5。《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运用亦很灵活、广泛。如《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前者用以比喻形体,后者用以比喻感情之变化。 (2025-11-09 14:16)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6。诗经的表现手法(6):①比,就是譬喻6。《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以形态比形态;《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王风·黍离》:“中心如醉”,“中心如咽”。以感觉喻 .. (2025-11-09 14:1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7。诗经的表现手法(7):①比,就是譬喻7。《诗经》中的“比”有两点应特别加以注意:第一点为象征。手法上比较含蓄,但往往从多方面进行比喻,即用“丛喻”之法,有时同于今日的“指桑骂槐”的。如《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 .. (2025-11-09 14:1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8。诗经的表现手法(8):①比,就是譬喻8。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前半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说明东方诸侯国之百姓对西周王朝贵族窃据高位、不恤百姓的愤怒; 末 .. (2025-11-09 18:5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9。诗经的表现手法(9):①比,就是譬喻9。第二点为同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比喻中打破了事物在人的听、说、触方面的界限。如:《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以山之高峻,比喻师尹地位之显赫、重要,此以 .. (2025-11-09 18:5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60。诗经的表现手法(10):①比,就是譬喻10。《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 .. (2025-11-09 18:58)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61。诗经的表现手法(11):② 兴,借其他事物作诗歌开头1。朱熹《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引发、开头。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二种是借助某事某物起韵。 & .. (2025-11-09 19:56)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62。诗经的表现手法(12):② 兴,借其他事物作诗歌开头2。从文学发源的整个过程来说,兴是早期诗歌的特征;从诗歌作者的层次来说,它是民歌的特征;如从创作方式来说,它是口头文学的特征。采用兴的手法的作品多在《国风》之中。汉代以后,虽《诗经》 .. (2025-11-09 19:5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63。诗经的表现手法(13):② 兴,借其他事物作诗歌开头3。如同《诗经·国风》一样单纯起韵的兴词并不见于文人的创作;而从引发情感的事物写起的兴,同比和赋的手法很接近。朱熹对赋、比、兴概念的解释十分明确,但他将《诗经》每章表现手法都一一标出 .. (2025-11-09 19:57)
zjjwjiang: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64。诗经的表现手法(14):② 兴,借其他事物作诗歌开头4。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标:“兴也。”但他在具体解释此章时又说:“雎鸠,一名王雎,……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 (2025-11-09 22:06)